近日,重庆市红十字志愿者之家(简称志愿者之家)成功入选市级志愿服务站点,这一消息在全市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自今年1月13日正式启用以来,位于渝北区黄泥磅的这个温暖阵地,已经成为红十字精神的传播中心。无数温暖的故事在这里汇聚,如同爱的洪流,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志愿者合影留念
家门口的温暖守护者
在志愿者之家,有一群特殊的“守护者”,他们用专业知识和温暖服务,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。72岁的李奶奶是这里的常客,每周三下午,她都会准时来到这里。李奶奶患有多年的风湿病,行动不便,但志愿者总是提前为她准备好轮椅,小心翼翼地带她去诊疗。
“李奶奶,您最近关节疼得厉害不?”志愿者一边仔细检查,一边轻声询问。经过推拿和理疗,李奶奶的关节疼痛明显缓解。她感慨地说:“以前我推拿这些要去医院,不仅路途远,还常常因为行动不便而感到无助。自从有了志愿者之家,这里不仅有人帮我理疗,还有这么多热心的志愿者帮忙,方便了很多。”
除了义务诊疗,志愿者之家还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。志愿者们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,帮助居民解决各种身心健康问题。志愿者之家的启用,不仅让附近的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带来的便利与温暖,也让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赋能成长的摇篮
志愿者之家不仅是服务居民的阵地,更是志愿者们成长的摇篮。这里定期开展的专业培训课程,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。急救知识、应急救援技能、心理辅导……这些课程涵盖了志愿服务的方方面面,帮助志愿者们提升专业能力,更好地服务社会。
志愿者李明原来是附近的一位外卖小哥。3月份的一个雨天,他偶然走进了这里,原本只是想进来躲躲雨、给手机充充电。然而,当他看到宣传展板上的心肺复苏知识时,便被深深吸引,情不自禁地在一旁看了起来。这次偶然的经历,让他萌生了成为志愿者的想法。不久后,李明在这里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,开始了系统的学习。
在一次培训课程中,李明遇到了难题。他在练习心肺复苏时,总是掌握不好按压的力度和频率。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发现后,耐心地手把手指导他,还通过模拟案例让他反复练习。经过多次培训,李明终于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。“我在外面送餐的时候,有可能遇到需要救助的情况,现在学习了应急救护知识,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更有信心去帮助他们。”李明说。
志愿者们一起交流学习
不仅致力于志愿者能力提升,志愿者之家更是大家心灵共鸣的港湾。除了系统的培训课程,这里还精心打造了志愿者交流区,有的分享了在社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,有的则讲述了自己在帮助他人时收获的感动。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、相互启发,在交流中相互激励,在实践中不断精进服务理念与方法。
大家在这里汲取力量,再到社会中播撒温暖。通过培训与交流的双重赋能,志愿者之家让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带着专业的知识、真挚的热情走向社区、学校和企业,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传递至城市的每个角落。正如负责人所说:“我们不仅培养志愿者,更希望他们成为红十字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播者——用行动温暖他人,用信念照亮社会。”
大爱无疆的传承
在志愿者之家,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服务是一项充满大爱的事业。在这里,志愿者们通过设立咨询点的方式,向居民们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和流程,向市民传递“生命永续”的理念,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希望。
志愿者指导群众填写相关信息
2024年,重庆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员谭真萍毅然完成了遗体(角膜)捐献登记,更化身“生命宣传大使”,带动身边人加入这份爱心事业。5月10日,她陪同好友兄妹来到志愿者之家完成登记;6月15日,她又与爱人携手前来,共同签署了捐献协议。”这里为他们提供了真正便捷的“一站式”服务。谭真萍感慨道,“专业的讲解、完善的设备、高效的流程,志愿者之家的服务让这份神圣的决定变得便捷简单。”
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合影留念
谭真萍的故事在志愿者之家传为佳话,也激励着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宣传的行列中。
此次志愿者之家成功入选市级志愿服务站点,这既是对现有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。
展望未来,重庆市红十字志愿者之家将继续践行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让志愿服务之树在巴渝大地扎根成长,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生命接力的桥梁,让每一份无私的大爱都能找到归宿,让这座城市因奉献而更加温暖。
上一篇:没有内容了!
下一篇:没有内容了!
9月8日,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幸福广场站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宣传活动。扶梯危机、气道梗阻、心搏骤停、矛盾纠纷调解、高温中暑、过度换气、低血糖应对——七大“实景挑战岛”依次展开。[详细]